两年搭讪的反思

前两天刚刚结束100搭,和一个学国画的艺术生约会看画展后回家,现在坐在公寓里的沙发上回忆过去两年的经历。自搭讪以来我一直有在手机里记笔记的习惯,大概两个月一次,将点点滴滴记录起来。这一次应该是最全面的总结,所以这篇blog会比较长。

先说总结,两年搭讪,没有睡到任何一个女生。

对,没写错。搭讪了大约1500个女生,出来约会的女生大约15-20个,一个也没睡到。

我不觉得搭讪这条路行不通,我是觉得每个人的learning curve 不一样。见过网络上很多真实的搭讪能手,他们在进入搭讪的一个月甚至第一个星期就能睡到leads。我之前会对他们的成绩感到嫉妒,埋冤自己的无能,直到最近这几天反思自己的过往经历,我才意识到自己的成长。

于是我重新回忆起最初的情感经历。

初中是我第一次感觉到异性吸引力的时候。我记得开学没多久,就收到副班长写的情书,当时潜意识里知道她喜欢我,但是傻傻的我不知道怎么回复,就只是感觉有人喜欢挺好的(对她没有太大的感觉)。第一次有心跳的感觉是另外一个女生,比较爱打扮比较有个性。印象比较深的是,她找到班主任将自己的座位调到我旁边,老师找到我问我同不同意。我说ok啊,说完那天下午感觉一种前所未有的愉快。

但是那个时候的我,脑袋瓜子真的简单和空白。我不知道怎么和她说话,我也有点紧张。很直男的那种。她经常会(在那个时候的我看来)无缘无故地emo,有时候发脾气,甚至还咬我???一开始我以为是自己哪里做错了,后来我开始对她反感。直到快毕业那段时间,我每天感觉见到她就是一种折磨,在一起是一种很窒息的感觉。最后,她跟隔壁班的另外一个男生好在一起。说实话我感觉到嫉妒,虽然那是对她没有太多好感了。

毕业后我巧合地拿到去新加坡的奖学金。fanstastic time。人生第一次感觉到一种自由和快乐。从暑假和一同前往的朋友们聚餐玩耍,以及到新加坡的前半年,那种轻松和愉悦我到现在还记得。那段时间很outgoing,喜欢和人交往,每天有用不尽的能量。i was carefree。很有趣的是,有几个女孩子喜欢和我打情骂俏,其中有L。但是我的注意力被一个来自西安的女生吸引了。

我很自然地跟她以及身边的朋友表达了对她的好感(觉得她很可爱)。她很害羞,但也没明确拒绝我。于是我开始展开追求。但那个时候的我懂什么呢?每天尝试着和她聊天,但明显我也很紧张。聊天没什么进展,我跟她&朋友去购物,帮她们提包包,以及其他不记得的但是肯定很暖男的行为。这一切都没有能让我得到任何肯定(男朋友)。我开始感觉沮丧。

大概去了新加坡一年后,有一天夜里我听取了一个朋友的建议,把她约到宿舍楼下的花圈里表白。摆了很多蜡烛,还买了玫瑰花,她下来了。我忘记自己说了什么,但印象最深的是她说,“感觉我像是她的哥哥,觉得我们俩不适合,我想等到大学的时候谈恋爱。”

第一次被女生面对面拒绝,很不好受,是对自尊心的打击。回到宿舍里,我感觉很low。即使朋友在旁边安慰“天下何处无芳草”,也像是感冒了别人说别担心会好起来一样,在情绪上没什么帮助。

那个时候起,一开始那种积极的,carefree的感觉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和初中同桌在一起时的消极和窒息感,尤其是每天上课都要见到西安女生。

当男孩纸受到挫折,最需要的是什么?以我当时的例子,我最需要的是来自女性的安慰。我需要另外一个女生给我鼓励。那个时候我想到了L,那个刚刚去新加坡时认识的对我有好感的女孩。

我联系了她,但是当一个人以一种在低谷里绝望地寻求帮助的姿态向外和别人交流,得到的永远都是负面回馈。L也不例外。即时之前对我有好感,但没有女人喜欢男人无助时候的样子。L变得对我冷漠,而这只能加深我的绝望感。

在新加坡的大部分时间,我过的很郁闷。身边的朋友都是积极向上有活力的样子,而我却长时间莫名的低落,这种反差越发让我觉得自己可能有问题。

Fast forward to 2013年,那个时候我决定跑去美国读大学。一方面我想逃离之前压抑的环境,另外一方面我想要start a better relationship。

A better relationship, 就像是《那些年我们追过的女生》里的剧情一样,青春纯洁,相互暧昧。初到美国孤生一人,每天晚上寂寞难耐,所以我自然而然联系上了初中的那个她。

她一直在同一个qq群里,虽然几年不见,但我一直保持着对她青涩的记忆。可能distance makes the heart grow fonder,我想要把那些年对她缺失的照顾一并归还。她没有拒绝。

我在自认为热烈的恋爱里甜蜜了几个月,直达无意间(也可能是她故意的)登陆了她的人人网,收到了其他男生发来的暧昧短信。

那一瞬间,天塌应该是最适合的形容词。眩晕,惊恐到愤怒,非常多的情绪集中到一块。我骂了她,删了她的微信。 那时候我的不明白,一个品学兼优的女学生怎么可以做出这么“昧良心”的行为。

意识到讲了太多重复类型的经历,24岁我又经历了一段类似的恋情,就不展开。

Was I a complete loser?no。中间我有同时和三个女生交往,我也有f**k&dump了一个女生(第一个叫我fuckboy的女生),以及三次ons。但那些经历很短暂,也因为我比较走运。

I was not a complete loser, I was mostly a loser.

回想起来,我24岁经历了相对较多的“恋情”,绝大多时间我很抑郁,苦恼,困惑以及气愤。这种内在的情绪会不自觉地向外散发,像是恶臭一样让很多女生避而远之。

24岁在被女孩子又一次抛弃后,我意识到somethings is wrong。我决定得花时间精力认真思考之前失败经历的原因,不然我的人生可能永远就是这样dull&depressing。

我记得有一天晚上,在宿舍里google“how to get women’s heart”。出乎我的意料,网上有一大堆用来“帮助”像我当时一样困惑无助的男人的学习资料。我花了差不多1000美刀购买了一个“大师”的课程(他的网站现在还在线,还有很多男人在买),认真学习了几个月,最后才意识到交了智商税。

现实生活中,像我那样的loser不在少数,所以有些人精准地利用了loser的弱点在榨钱。这个以后再说。

不过钱也没白交,我在他的课程里了解到一个词,hypergamy,用我们的话就是“高攀”。女人在婚姻和择偶里的一种倾向。然后顺着这个词,我找到了源头,也就是西方red pill群体的“祖师爷” Rollo Tomassi 以及他的书籍《The Rational Male》。

Rollo从他的亲身经历(40多个女人)结合进化心理学,客观地解释了女人择偶行为背后的原因,以及对男性提供了许多建议。老爷子rollo 年轻的时候是个典型的坏男人,他很慷慨且坦诚地提供了很多知识,真的开了我的眼界。

BUT,  对于一个做了将近10年“好好男人”的我来说,信息量太大了。我的眼界确实被打开,但像是被刀子一把捅进去的感觉。

25岁的一整年,我的思考完全陷入老爷子的角度,我开始认识到这个世界的不公平。

少数的男人,就像曾经的Rollo一样,享受着女人的精神上的爱慕和身体。大多数男人,就像我一样,getting the short end of the stick。

以前的我还好,最多算是个困惑的傻逼。但是读着rollo的书,意识到自己以前关于女性的一切愿望都只是幻想,社会里的很多教育让我固化在两性关系里的底端。我变成了愤怒的傻逼。

这种愤怒,一直carry on,同时隐藏在我搭讪的经历里。

27岁我开始在街上搭讪。先展开数据,2010年4月开始到2021年4月结束,搭讪了大约7-800个女生,7个女生出来约会,5个女生有二次赴约,1个女生最后成为女朋友。但睡到0个女生。

这个数据是很悲惨的。我感觉以我24岁以前那种loser的状态出来搭讪都会比这个数据好很多。

然后在2021年6月和当时的女朋友分手后(我尝试了多次推到,但是完全没掌握好时机,更不懂得升温),我给自己放了个假。

从2021年6月到11月间,我基本在搞自己的自媒体(虽然一开始磕磕碰碰,但为后来的发展做了铺垫,跑题了),经常去健身。在这段“蛰伏”时期,我的思维不再着重于搭讪和睡美女,这反而让我有精力去从第三视角思考之前的经历。

曾仕强老师说的很好,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原因,就是因为当局者本身有欲望。我上街搭讪女人,聊天约会根本目的是为了睡到对方。这个动机本身没问题,问题是我太急了,太急于结果,所以显露出很多坏毛病。

第一个坏毛病是易怒,最开始约到的三个女生,一个珠宝店销售员Q(21岁),一个当地小名人S(电视台常客)和一个俄罗斯来的模特A。

三个女生我都犯了同一个错误,over-raction,过激反应。在和她们约会一两次之后,我尝试着推进关系,她们的反应并没有那么热烈。于是我变得沮丧,然后因为某些小事就吵起来,其中s和a被我骂了之后删了微信。当时我傻逼地以为,如果女生没有表现出我想要的样子,那就骂她,删她,这样最能体现我的高价值。

但事实恰恰相反,一个男人如果很易怒,潜意识传递的信息是“我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应对和掌控面前的情况”。易怒这个坏毛病,像我之前说的,是以前吃了女人的亏后累积下来的,在读了rollo的 书后甚至成倍增长。这个毛病,一直到写下这篇文章的前几个月,才完全被我戒掉。

第二个是对搭讪/pua的不信任,具体表现是在女生面前很机械化/robot-like。我记得和一个幼教老师约会的时候,我问她对我是什么看法。她说,“感觉我像机器人”。OK,一般来说,女生说的所有负面话都可以看作是废物测试,可以完全忽视。但那个时候我在约会时表现的确实很robot-like,很僵硬,不敢抒发内心的真实情绪,很小心翼翼。所以她当时的评价是很中肯的。

究其原因,一方面自己当时约会的经验比较少,应变能力比较差。另外一方面就是对搭讪这一行为感觉像是在演戏。那个时候每天出门,在街上硬着头皮上前和陌生的女孩说hello,然后紧张地说着事先准备好的台词,像是在舞台上演戏一样。一回到家,感觉又回到那个loser一般的“真实的自己”。

所以很难怪,当我真正面对女孩子的时候会表现的不自然。因为我打心眼里觉得我在骗女生,在伪装。女孩子心思缜密,很容易看出来。

第三个,整体人生观很负面。搭讪第一年,我的心态很糟糕,更谈不上技巧和话术,所以最终出来约会的女生少之又少(平均两个月才约出来一个女生)。每隔一天出门,被连续好几个女生拒绝,持续不断地打击让我身心疲惫。那段时间很艰难,每天晚上基本要熬夜,也常常在怀疑我究竟是不是适合搭讪,或者说搭讪这个东西其实就是骗局?我不仅对搭讪很怀疑,也对人生未来的规划很迷茫,很消极(干啥啥不行)。

现在看来,我当然不这么认为,但我能理解当时的想法。too much bad experiences,too little positive reinforcement。失败的经历太多,成功的借鉴太少(0)。

这第一年也不是完全一沓糊涂,我有获得一些很正面的体验。

首先是自我价值的认可,我还记得和S约会,在她办公室里亲吻,她说我在耍流氓,会被警察抓。过了几天她开车请吃饭,在车里了解到她是当地的小名人,我开玩笑说“那以后约会咱俩得戴口罩”。后来在本地电视台看到她的美食节目。

俄罗斯模特A应该是我当时为止遇见过的长得最好看的女孩。她经常往返杭州和我当时的城市,给某个知名服装品牌当店面平面广告。带她在家地下的草坪约会,骑车去海边看海(她老家是内陆),然后在海边接吻。A的性格很可爱,像是邻家妹妹一样,很giggly。说实话,和一个正妹走在大街上打情骂俏,看着路人时不时投来的眼神,内心真的有一种莫名的自信。

另外一个是positive reinforcement。像我上面说的,前一年的成功零零星星,过程很难受,但回头一看,一年之内有7个女生对我表现出感兴趣,就像是在寒冬里有人给我送来了棉袄,不仅有棉袄,还有暖宝宝,棉手套,还有UGG。总之,选择变得多了,心态自然变得平稳。

6-11月这段休息期间,一边忙着其他方面的事情,我的心情逐渐变得开朗。如今再来看,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读关于两性互动,red pill&男权的书,不会对我的生活有实际帮助,反而让我变得沮丧压抑和愤怒。到街上/商店/图书馆和女人互动聊天,不管结果是怎样,都会让我摆脱那种消极的情绪

读万里书不如行万里路,古人诚不欺我。

Now,快进到12月份,我感觉自己休息完毕,迫不及待地想上街搭讪。

对比以前的搭讪,12月到今年2月最明显的感觉是快乐。虽然每天出门前还是会紧张和焦虑,但过去几百次搭讪经历让我知道了这种紧张的感觉只是暂时性的,所以不是什么大问题。

这段时间,我每天像是有用不完的精力一般,搭搭搭搭搭搭搭搭讪!我开始感觉在街上时间过的太快了,一转眼就搭讪完10个女生。

因为心情相对放松,所以我开始可以在街上对女生做一些spiking,对她们的外貌,长相做出一些调侃,也获得了少许不错的反应。但至于其他的技巧和整个搭讪的流程,我还相对比较陌生,没有太多技巧可言。我只是有大把的精力可以撒网式搭讪。

在这短短三个月时间,我像是搭讪永动机一样遍地撒网。搭讪了500个女生,六个女生感兴趣,其中五个出来约会,和三个kiss,两个heavy make-out。还有另外一个女生LC,待会儿再谈。

我读过rollo的plate theory,知道同时和多个女生交往的重要性,但真正体会到这一点是在今年春节过后,一周内邀请了女生xl(参过军,在她前往面试的楼下认识),小王(160不到,娇小可爱)和幼师小林分别去蛋糕店做甜品。然后在到我家“喝茶”。

我还记得送完小王和小林回家后(送女生回家还是比较nice guy的行为),心里头那种轻松的worryfree感觉,完全不担心她们之后是否还有意愿再继续交往。

直到这个点,我的game基本是0,但我能感觉到心态回归到一种跟儿时一样快乐。

我的约会技巧还是有很多坏毛病,最大的一个是喜欢pounce,就是在气氛还没有升级到位的时候上前去亲女孩以及其他的举动。big no no。我印象很深的是,小王在被我pounce了之后,虽然还是继续make-out,但很快地双眼通红,然后找借口回家了。

小林的情况相对比较好,在连续这么多次pounce不成功后,我潜意识里应该是开始认识到做这些重要举动时得多试探女生情绪和气氛。在家里聊天,很自然地慢慢肢体接触,从看手相,肩膀搂着她看电影,试探性地拉近距离,接吻,继续看电影,又接吻,到最后两个人顶着落地窗玻璃贴在一起make-out。气氛又轻松又色情。没有睡到一起,因为她说要回家,我当时也不急,说“我想你在这边过夜,不过你要回家我先送你回去吧。” ,心里想着plan b 以后再约。

三月份的时候,我来广州帮家里人处理bussiness。刚抵达公司的时候,我就迫不及待地下楼搭讪(疯了)。广州实在是好地方,满大街的美女,清纯靓丽,性感迷人。在老家要遇到个美女还得花时间,广州实在是太多了。

在大城市搭讪,除了美女比较多,在物色目标的时候不用花太多时间外,另外一个是能量。这个可能不太好解释。在二三四线城市,大家的能量相对比较低,状态比较悠闲,这个时候在街头和陌生女人打招呼,调侃戏弄会有一种能量上的反差。而广州则相反,每个人走在大街上都有目标,急匆匆的样子,我这种比较高的能量状态很好地融入其中。

刚刚到广州的这种兴奋状态让我很快完成了100搭。其中,只有东北女孩(名字忘记了,就叫D)吧来赴约。我提前选好了一个水吧作为约会第一地点,然后附近的一个酒吧作为约会第二地点。

虽然在第一地点我有点紧张,但很快气氛恢复到放松并且暧昧的状态。在离开第一地点走到第二地点的时候,我牵了她的手,D没有拒绝。我们走到酒吧,当时还比较早,我提议到附近走走吹吹风。然后在人比较少的小道上用了一个很烂的借口让她闭上了眼睛,接着吻了她。她没有拒绝,很自然地接受了。不过随后在酒吧里,她可能感觉我刚刚的那种pounce太突然,心里面开始有点反悔。后续想要带她回家没有成功。

另外有两个女孩,在街上的反应很不错。一个钢琴老师和一个房产销售员。但后续聊天没能约出来,我想可能是聊天气氛还不到位,我有点着急了。其他接近40个微信号,基本上都flake,要么没回复,要么聊到一半对方消失不见。

因为flake的号码太多,我开始反思原因,回想这100搭的过程,发现主要原因是没有很好地让对方build rapport。搭讪有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女生开始对你感兴趣后,她会问你各种问题,“你是做什么的?”“多大了?”之类,用来增加信任感。我没有用心去观察这个细节,而是一心地想要加微信。这样虽然加到了很多,但结果是出来约会的少之又少。

到了这个时候我才开始认真学习搭讪的具体技巧。

如果把搭讪分成六个环节,克服焦虑,坚定且目的明显的开场,调侃,展开话题,女生感兴趣然后开始问问题,退场。我的弱点是展开话题以及当女生感兴趣后的询问这两个环节,所以我把主要精力放在克服这两点。

在接下来的两次,一共200搭里面,flake 号码开始变少,和四个女生约会,有另外一个女生聊的很好,但她前男友(男友?)发现了我的twitter号,突然半路截杀cockblock,搅黄了。另外还有5,6个表现出感兴趣的号码,但到了搭讪末尾(写下这篇文章的一个星期前),我已经很筋疲力尽,就没有后期继续聊天。

在某种意义上讲,我是最近一两个月才开始学搭讪,搭讪确实行的通。

按照客观的标准,我在街上搭讪的能力最多算中阶。而约会能力,只能算是新手。

有两个比较大的缺点。一个是从普通话题到性话题的过度,另外一个是在接吻/sex之前没有测试女生的内心想法。

来广州前在老家认识的一个女生LC,一直保持着微信联系,她应该是我遇到的第一个slutty number。并不是贬低的意思,而是搭讪途中第一次有女生那么直白地表现出对我的性兴趣。

我记得来广州前一天晚上,她要求微信语音(女生主动要求的可以接,不然的话不要主动去打)。因为比较少和女生打电话,我有点放不开。我们聊的话题比较中性(最近在忙什么?打算去哪里旅游 blahblahblah),为了让气氛更加man&woman,我突然打断她的话,问道“你上次做爱是什么时候?”。她犹豫了片刻,然后支支吾吾地转移了话题。

过了一两个星期,还是在语音聊天。这次是她主动把话题引到sex上面,她喜欢roleplay(或者她认为我喜欢roleplay?)。这次反而是我表现地有点支支吾吾。

那个时候开始,我开始有意识地学习一些约会聊天时升温的话术。

另外一个缺点,是之前说到的pounce,也就是在不确定对方情绪状态的时候接吻以及肢体上的接触。

我一直使用的方法,是在约会的时候跟女生说“我给你准备了个小礼物,不过你得闭上眼睛才能给你。”80%的女生都会闭上眼睛,然后就亲吻了她。

第一次使用这个方法的时候是在搭讪前几年和同班的女同学家里,在我twitter 的《人生第一次一夜情》有写。在那次一夜情里,这个方法行得通。我以为这个方法很slick,很牛逼。

但是后续和十几个女生约会,我越发感觉这个方法太钝了,尤其是在一个星期前和YT约会的时候。

我对YT这个女生印象比较深。4.30号下午我在星巴克点完咖啡刚出门,看到远处有一个白T牛仔裤的女生向我走来。出于本能反应我走到她面前,刚刚说了一句“不好意思打扰了,刚刚我在星巴克门口看到你,觉得你像打扮的蛮可爱,像是zara的代言人一样,所以想过来认识你。” 她立刻回了一句,“那要去约会吗?” 说实话我脑子愣了一下。“sure,我们去前面的露天水吧。”

即时约会的时候我了解到她在英国某个大学学编程,喜欢滑冰,这次五一因为家里事才来广州。

YT的性格很chill,虽然只有160身高,但有种落落大方的气息,她让我想起了很久以前的老家小名人S。后来我知道她17岁读大学,现在23岁在北京的某个与市政府对接业务的公司做经理。当她知道我大学学美术的时候,竟然和我聊起Rothko,Damien Hirst。

我们约好5.2号再相见。

第二次约会,我带她到了家西式酒吧喝,,,咖啡。与YT聊天很享受,她也很喜欢聊天。我问她觉得一个男人最迷人的特质是什么,她说,“一,比我强,自信。二,遇到困难心态很稳定。三,不拖我后腿。”然后又具体解释了这三个点。这个时候感觉,我的话题过度能力已经比以前强了不少。我们聊了她的情感经历,对婚姻&出轨的看法,etc,我从小的肢体接触touch&point升温到到看手相。

一切进展顺利,我带着她走到了一处公园里,在人比较少的过道边坐了下来。

她继续谈论着些东西,我在一边“嗯哼,然后呢”鼓励着她讲。心里面在盘算着怎么和她接吻。

oh well,既然气氛挺不错,那就使用出那招牛逼的接吻术吧。我说,“对了,刚刚还给你准备另外一个礼物,你闭上眼睛。” 她停下了说话的节奏,说“好吧”然后静静地等着,闭着眼。

我把她轻轻拉过来,对着她的嘴唇亲了上去。

她很惊讶,有小一会儿没说话。然后问道,“这就是你说的礼物吗?” “嗯,,对。”我略带得意。她表情有点困惑,“我刚刚被你吓到了,你知道你可以提前问我。”“感觉如果那样做的话,,,”“不够浪漫?”“也不是,感觉就怪怪的了。”

到这个时候,能感觉她开始有点不开心,但她的性格很克制内心的情绪,表现的还很有礼貌。不停地质问我为什么这么做。

“你知道吗,我一直这么努力,就是为了能够得到别人的尊重。”听到她说这句话,我才知道刚刚做的有点过了。

“你得跟我道歉。”回家的路上她突然站住,立场很坚定。“我不觉得你是那种很随便的女生,只是当时觉得应该这么做。”我在前面解释,但感觉解释也没用了。

回到家,她拉黑了微信。

It hurts。虽然被数不清的女生拉黑过,但还是感觉很难受,因为她确实是一个很不错的女生,并不是长相上多么惊艳(长的也很好看),而是性格,我这个asshole也会看重女生的性格。

那天晚上我思考了一番,决定以后再也不用这个垃圾的接吻方式。

第二天和学国画的艺术生约会的时候,那个被我用了接近20次的接吻方法被另外一个更加verbal的方式代替。

直到这个点,1500个搭讪,0个成功案例。但回归到文章最开始的部分,在经历了这么多near misses之后,我清楚知道搭讪这条路行得通。

每个人有自己的learning curve。我的学习曲线starts slow,real slow。

两年前四月底我刚刚出门和女生要微信,就像是一个瘦弱的人被扔进拳击台,和一个职业拳手对战一样。每天胆怯地上台,被胖揍地晕头转向,回家后半夜在阳台上思考“这么做到底是为了什么。”第二天还是硬着头皮接受拳头的打击。

不想刻意将过去这段经历描述的很黑暗,像是大多数成功人士的自传一样(“创业的初期我身上只有200块,每天在街头捡垃圾。后来经过十几年努力才飞鸿腾达”)。但第一年确实感觉很压抑,将近10年的情感包袱经常拖着后腿,很多时候感觉寸步难行,度日数年。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各种各样的经验累积,大脑像是学会了自动化处理,开始对负面情绪let go,并且还会对现实中的反馈加以分析。在被胖揍了1000+次后,我开始感觉能够看到对方每个拳头的方向力度,甚至还能预判。

最近这一个多月我一直专注在学习和应用技巧和话术。我的感受是,技术层面的东西是最容易学的。并不是说一看就会,很多时候还是得到街上实践,得到反馈,加以修改再实践看效果。

但相对比其他比较抽象的东西(比如,自信,人格魅力等),话术和技巧很好理解,它们是抽象化特质的具体表达。它们不应该是用来伪装和掩饰人格上的缺陷,而是用来展现充实的内在。


Previous
Previous

广州300搭反思&目标